題頭圖: 貝多芬(1803年)(左上圖); 貝多芬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鋼琴三重奏改編版的CD(右上圖); 貝多芬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鋼琴四重奏(1807年)改編版的CD(左下圖); 費迪南德·里斯(右下圖)
題頭圖: 門德爾松(左上圖); 十八世紀的芬格爾山洞(1772年)(右上圖); 斯塔法島和芬格爾山洞(左下圖); 芬格爾山洞近景(右下圖)
題頭圖: 比才(1875年)(左上圖); 1875年巴黎期刊封面上的卡門(右上圖); 1875年歌劇《卡門》首演的場景(左下圖); 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右下圖)
題頭圖: 維奧蒂(左上圖); 年輕時的維奧蒂(右上圖); 維奧蒂《小提琴協奏曲全集》的CD(左下圖); 維奧蒂作品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演出海報(左上圖); 芭蕾舞劇《堂·吉訶德》劇照(右上圖); 努里耶夫(左下圖); “古典芭蕾之父”馬里烏斯?佩蒂帕(右下圖)
題頭圖: 格魯克(左上圖); 格魯克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中的場景(右上圖); 格魯克的塑像(左下圖); 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奈特(右下圖)
題頭圖: 弗朗茲·莫扎特(約1834年)(左上圖); 弗朗茲·莫扎特的塑像(右上圖); 弗朗茲·莫扎特在捷克卡羅維發利的墓碑(左下圖); 弗朗茲·莫扎特作品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莫扎特的妻子康絲坦茲(左上圖); 童年的卡爾·莫扎特與弗朗茲·莫扎特(右上圖); 弗朗茲·莫扎特(1825年)(左下圖); 弗朗茲·莫扎特作品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左上圖); 卡爾·莫扎特與弗朗茲·莫扎特(右上圖); 卡爾·莫扎特(左下圖); 晚年的卡爾·莫扎特(右下圖)
題頭圖: 早期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左上圖); 當下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右上圖);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演奏專輯的CD(左下圖);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演奏專輯的DVD(右下圖)
題頭圖: 上海的泰戈爾銅像(左上圖); 崔宰鳳(右上圖); 《愛只是一個夢》的CD(左下圖); 曹秀美的《我的故事》專輯(2CD)(右下圖)
題頭圖: 1878年的柴可夫斯基(左上圖); 梅克夫人(右上圖); 尼可萊·魯賓斯坦(左下圖); 鋼琴家亞歷山大?齊洛第(右下圖)
題頭圖: 列夫·托爾斯泰(左上圖); 柴可夫斯基(右上圖); 1997年版《安娜·卡列尼娜》影片的DVD(左下圖); 1997年版《安娜·卡列尼娜》影片配樂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劉天華(左上圖); 劉天華的《空山鳥語》的CD(右上圖);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左下圖); 雷斯庇基的《鳥》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威爾第(左上圖); 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的樂譜(右上圖); 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的CD(左下圖); 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改編為弦樂隊演奏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作曲家德爾德拉(左上圖); 年青時的德爾德拉(右上圖); 小提琴家德爾德拉(左下圖); 維也納中央公墓內的舒伯特墓(右下圖)
題頭圖: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左上圖); 亞歷山大·華倫貝格(右上圖); 荷蘭“光輝古典”唱片公司推出的施密特-萊昂納迪演奏拉五的CD(左下圖); 德國DG唱片公司推出的金正源演奏拉五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小托馬斯·林萊(左上圖); 小托馬斯·林萊和他的姐姐伊麗莎白(1768年,托馬斯·根斯博羅畫)(右上圖); 小托馬斯·林萊(1777年,托馬斯·根斯博羅畫)(左下圖); 小托馬斯·林萊作品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法比奧·路易斯(左上圖);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在哥本哈根DR音樂廳(右上圖); 法比奧·路易斯指揮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瓦格納的樂劇《指環》的DVD(左下圖);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演奏的尼爾森交響曲全集的CD(右下圖)
題頭圖: 理查·施特勞斯(左上圖); 1927年《時代雜志》封面人物---理查·施特勞斯(右上圖); 晚年的理查·施特勞斯(左下圖); 德國郵票上的理查·施特勞斯(右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