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jhln"></menuitem>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output id="pjhln"></output>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listing id="pjhln"><pre id="pjhln"></pre></listing></output>

<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output>

<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video id="pjhln"></video>

    <menuitem id="pjhln"><listing id="pjhln"><del id="pjhln"></del></listing></menuitem>
      <output id="pjhln"></output>

            分享過去,影響未來!

            ... 杰民

            “民歌制作者”斯蒂芬·福斯特和他的作品

            發表于:2019-11-29 下午 /閱讀:607 /評論:0


            題頭圖: 斯蒂芬·福斯特(左上圖); 福斯特的歌曲集(右上圖); 福斯特的夫人珍妮(左下圖); 匹茲堡的福斯特紀念塑像(右下圖)。 為紀念高中畢業六十周年,感恩教育和培養了我們高中三年的母校和老師,緬懷六十年前的同窗歲月和六十年來綿延不絕的同窗情誼,最近幾個月來與幾位同學一起忙著編制我們班,即無錫市第二中學五九屆丁班高中畢業六十周年的紀念冊。紀念冊分為《歷史篇》﹑《聚會篇》和《回憶錄篇》三個篇章。前兩個篇章是采用老照片配以簡要文字說明的形式,《回憶錄篇》則是純文字,即同學們寫的一篇篇回憶文章。在《回憶錄篇》中也收入了我寫的一篇短文《老黑奴》。文中這樣寫道: “1958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外國名歌二百首》,因為當時我已經迷上了外國音樂,所以這本書一出版,就去買了一本。不久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每周一歌》節目中也選擇了一些歌曲作了介紹,其中一首就是書中的第193首,即十九世紀美國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 1826-1864)作詞作曲﹑鄧映易譯詞的《老黑奴》(Old Black Joe)。記得當時播放的是由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Paul?Leroy?Robeson, 1898-1976)演唱的,我聽了后覺得旋律優美而又親切感人,就跟著學了。高三上學期時,大家已經有了一些英語的基礎,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家學習英語的興趣,俞佐運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學唱一些原創的英語歌曲。那時我正好是無錫市中學生合唱隊的隊員,還曾在1957年秋天得過無錫市中學生歌唱比賽的男聲獨唱二等獎(那次比賽無一等獎),所以大家就讓我選一首英語歌曲教大家唱,我和同樣喜歡外國音樂的高明輝等同學商量后,就選了這首《老黑奴》。那時正好每周出版班刊《鋼與渣》,于是就請黃定一同學(或劉澄同學)將這首《老黑奴》中英文對照的歌譜在蠟紙上刻好,印出來發給大家,然后利用課余時間教大家唱。很快,‘Gone are the days,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的歌聲就成為我班特有的一道‘風景線’”?!咀ⅲ寒敃r我校五九屆高中四個班中只有我們丁班外語課是學英語,其它三個班是學俄語?!? 斯蒂芬·福斯特的《老黑奴》不僅成為我高中時代一段不能忘懷的記憶,而且也是我至今已長達六十多年愛樂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因為正是福斯特的《老黑奴》以及他創作的許多歌曲,讓我開始了解美國音樂,了解了黑人民歌和音樂,并由此開始關注歷史不算太長的美國古典音樂的發展以及數量不算太多的美國作曲家們的作品。 本文就想說說在音樂史上被稱為“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美國音樂之父”和“民歌制作者”的斯蒂芬·福斯特和他的一些膾炙人口的名作。 1826年7月4日是美國獨立五十周年的紀念日,就在這一天,斯蒂芬·福斯特(以下簡稱福斯特)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阿勒根尼縣(Allegheny)所屬匹茲堡(Pittsburgh)的格林菲爾德村(Greenfield Village)。在這個不算太富裕的白人家庭中,父親威廉·巴克利·福斯特(William Barclay Foster, 1779-1855)是蘇格蘭人的后裔,當時是賓州的州議會議員和阿勒根尼縣行政長官,母親伊莉莎·克萊朗·湯姆林森·福斯特(Eliza Clayland Tomlinson Foster, 1788-1855)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富家女子。福斯特是他十一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福斯特的童年是在歡樂與溫馨中度過的。大家都疼愛地叫他“小斯蒂芬”。據說,福斯特的父親喜歡音樂,業余拉小提琴,“能在小提琴上拉出幾個曲調”,不過他的家庭的音樂氛圍并不濃厚。除了喜歡閱讀,福斯特從小就顯露出對音樂的特殊愛好。六歲時,他就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著鼓,吹著《瑩之光》【注:即《友誼地久天長》】的口哨,模仿軍樂隊隊員在路上行走。七歲時,母親帶他到樂器店,他隨手拿起一支銀笛,稍微擺弄一會兒,便吹起了《哥倫比亞之歌》,而且吹得很出色,使在場的人都大為驚奇。他沒有跟任何人學過音樂,只是看到他每天愛不釋手地閱讀一本不知從哪借來的音樂教科書。此外,在美國的蓄奴制度尚未廢除的年代,匹茲堡像福斯特一家那樣環境稍微好一點的家庭中,都有一、兩名黑人奴仆。福斯特家的一位黑人女仆常常帶著小福斯特到教堂去做禮拜,使這孩子喜歡上了那些黑人歌手的柔和的嗓音、好聽的旋律和豐富的自然和聲。九歲時,他就把鄰近的小孩子們組成一個“黑人劇團”,在一個公共車庫里演出。這樣的經歷演化成深刻的記憶,常常反映在他后來創作的歌曲中。 從1840年,也就是十四歲起,福斯特曾先后就讀于阿勒根尼學院(Allegheny Academy)﹑雅典學院(Athens Academy)和托達學院(Towanda Academy),但都沒有能通過學位考試。因為他越來越喜愛音樂,經常與好朋友一起重唱或重奏,還組織過一個被稱為“方桌爵士”的俱樂部。他從一個地方住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學習和生活極不穩定。十四歲時,他在雅典學院創作了生平第一首歌曲《提沃加華爾茲》(The Tioga Waltz)【注:這首歌直到他去世后才出版】。1841年7月,十五歲的福斯特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州卡農斯堡(Canonsburg)的杰斐遜學院(Jefferson College),但由于思念家鄉,他只讀了一個星期就輟學了。從1841年到1846年,他就在匹茲堡的家中自學文化知識。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開始展現他不凡的音樂才華。184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首歌《打開窗扉的愛》(Open The Lattice Love)。十八歲時為四支長笛寫過一首圓舞曲。1845年,在福斯特家舉行的一場家庭音樂會上,他創作的歌曲《露西亞娜·貝爾》(Lou'siana Belle)﹑《奈德伯伯》(Old Uncle Ned)和《哦!蘇珊娜》(Oh! Susanna)作了首演。在這段時間里,他完全靠自學學會了單簧管、小提琴、吉他、長笛和鋼琴的演奏,然而卻始終得不到正規的音樂培養。據說只有一位在匹茲堡經營一家音樂書店、名叫亨利·克萊伯(Henry Kleber, 1816-1897)的德國人,曾把他所掌握的鋼琴和聲學的一些知識教給了福斯特。 1846年,二十歲的福斯特搬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Cincinnati, Ohio),成為他哥哥鄧寧·福斯特(Dunning Foster, 1821-1856)參加經營的“埃爾文與福斯特蒸汽船代理商行”(Irwin & Foster Steamboat Agency)的簿記員。辛辛那提當時的社會由產業工人﹑愛爾蘭/英格蘭/蘇格蘭貴族﹑種植園奴隸和船工等各種階層所組成,福斯特在這樣多元的社會環境影響下,豐富的創作素材讓他很快就放棄了自己的業務工作,專注于歌曲的創作。此時,他的歌曲《噢!蘇珊娜》﹑《奈德伯伯》等已經膾炙人口。1849年,匹茲堡的音樂教師兼音樂出版商W.C.彼得斯(W.C.Peters, 1805-1866)為他出版了題為《福斯特的黑人旋律》(Foster Ethiopian Melodies)的歌曲集【注:在美國,黑人泛稱埃塞俄比亞人】,其中包括了被當時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組“克麗絲蒂·門斯特雷爾”(Christy Minstrels)演唱組唱紅了的歌曲《奈莉是一位淑女》(Nelly Wasa Lady)等一批的歌曲。這部歌曲集讓W.C.彼得斯賺到了一萬美元。同年,他又與紐約的“佛斯和龐德出版社”(Firth & Pond Co)簽下了一項出版合同。 1850年,也就是福斯特二十四歲時,已創作了十二首歌曲。這年7月22日,他與珍妮(Jane Denny McDowell, 1829-1903)結婚。1852年,夫婦倆到南方的新奧爾良補度蜜月,不久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女兒瑪麗恩(Marion)?;楹?,他決定成為一位專業作曲家。他與當時匹茲堡最有名的流行音樂演唱組“克列斯蒂·門斯特雷爾”(Christy Minstrels)簽署了一份長期的合作合同,即福斯特的作品將由這個演唱組首演,而福斯特的作品也將因這個演唱組的演唱,而得到更廣泛的流傳,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1853年,福斯特遷居至書商較多的紐約。從1851年到1854年,是他歌曲創作的多產時期。一批他著名的歌曲正是在這一時期問世的,例如:《康城賽馬》(Camptown Races)、“奈莉·布萊”(Nelly Bly)、《班卓琴聲》(Ring de Banjo)、《故鄉的親人》(Old Folks at Home)、《我的肯塔基老家》(My Old Kentucky Home)、《狗食盤》(Old Dog Tray)、《金發的珍妮》(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等等。從1850年到1855年這六年中,他一共創作作了一百六十多首歌曲。 1855年,福斯特的雙親先后去世,夫婦倆又從紐約搬回匹茲堡。1855-1860年,因雙親與好友陸續去世,加上妻子珍妮與福斯特性格不合,兩人經常吵架,以致數次離了婚又復婚,復婚不久又離婚,這讓他的創作陷入低潮,經常酗酒。雖然他從紐約的出版商那里得到了大量的版費,但他的債務隨著他對酒精的依賴而增加,經濟變得拮據。據說為了償還債務,曾以一百五十美元的低價賣掉一首歌曲。1860年,他再度只身前往紐約,當時南北戰爭一觸即發,著名的歌曲《老黑奴》(Old Black Joe)就是在此時寫成的。1861年,珍妮和福斯特又一次分手以后,就帶著女兒遠居他方。福斯特獨自住在紐約曼哈頓南部鮑里(Bowery)的一家廉價供膳宿的旅店里。1864年1月13日早晨,因連日持續高燒不退,身體衰弱又沒人照顧,在掙扎著起床后不慎跌倒在一只已破損的洗臉盆上,頸部被割破。他的歌詞寫作搭檔喬治·庫珀(George Cooper, 1840-1927)發現他躺在血泊中,但還活著,可是將他送進貝爾維尤醫院(Bellevue Hospital)三天后,福斯特就去世了,終年三十八歲。此時人們發現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三角八分美元。他的遺體被運回故鄉時,當地樂隊演奏《故鄉的親人》為他送葬,并將他安葬在匹茲堡的阿勒根尼公墓(Allegheny Cemetery)。 福斯特是十九世紀美國一位自學成才、具有國際聲譽的音樂家。在福斯特出生的那個年代,美國在世界上絕對只是“小老弟”。全國五分之四的人要么忙著淘金、墾荒、種地、打獵,要么當土匪、劫火車、搶銀行外加屠殺印地安人。那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已處在浪漫主義音樂的黃金時代,雖然在福斯特出生的匹茲堡也住有許多歐洲移民如意大利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和德國人,但是那里沒有交響樂隊,沒有歌劇院,沒有音樂學院,而當地所謂的“音樂教師”大都是來自法國或德國無法在樂壇上站住腳才來到新大陸“尋夢”的。所以,在這樣的小鎮上沒有歐洲古典音樂的那種氛圍。被稱為“古典音樂”的只是在一些富有家庭中年輕女子在鋼琴上叮叮東東地彈奏一些曲子而已,音樂生活還十分貧乏。當時,唯一的音樂活動就是“黑人劇團”的演出。在這種劇團中,不是真正的黑人在演出,而是白人化裝黑人臉孔,穿著破舊衣服或穿著讓人眼花繚亂的印有花格子的襯衣的怪異服裝來引人發笑,用一種故意讀錯了音的方言來講笑話,或者演唱一些感傷和幽默的歌曲。他們從一個市鎮到另一個市鎮旅行演出,給那些小市鎮帶來一點娛樂和音樂。雖然此時已有少數歐洲藝術家和歌劇團遠渡重洋來到波士頓、紐約、費城和巴爾的摩,但是他們從來也不走離海岸。因此,生活在離大西洋海岸還有五六百公里的匹茲堡附近的一個小鎮上的福斯特,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用自己短暫的一生所創作出的二百多歌曲將自己造就成為音樂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歌制作者”,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下面就來介紹福斯特的幾首代表性的作品。 福斯特的成名作品是《噢!蘇珊娜》。如前所述,這首歌的首演應當是在1845年的一場在福斯特家舉行的家庭音樂會上。據說當時在匹茲堡擔任倉庫點收員的福斯特,發起并組織了一個業余男聲五重唱團。其中有位團員的妻子叫蘇珊娜·肯特萊脫,相貌十分美麗動人,除了一頭金色的卷發外,她爽朗、活潑、直率的性格也非常惹人喜愛。福斯特在這首歌曲中表達了主人公對蘇珊娜的刻骨銘心的愛。為了這份愛他遠離家鄉,四處尋找心上人。為了這份愛他可以黃土埋身,心甘情愿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多?!蘇珊娜》歌詞簡單易懂,旋律俏皮輕快,充分展現了當時美國南方黑人樂天知命的性格,1847年歌曲正式發表,同年9月11日在匹茲堡的“雄鷹沙龍”上演出后名聲大噪,很快風靡全國。1848年美國西部發現金礦后,大批淘金者就是唱著這支生動、活潑的歌直奔加利福尼亞的?!拔襾碜园⒗婉R,帶上心愛的斑卓琴,要趕到路易斯安那,為了尋找我愛人?!痹憦禺敃r前往西部淘金的驛馬車隊,成為加州淘金潮中的一首“圣歌”。 《故鄉的親人》又名《斯瓦尼河》(Swanee River)是福斯特1851年創作的。此時他早已離開故鄉到辛辛那提工作,一種遠離親人的孤寂和惆悵,促使他寫下了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鄉之情。他在歌詞這樣寫道:“沿著那親愛的斯瓦尼河畔,千里迢迢,在那里有我故鄉的親人,我終日在想念.....”其實,福斯特并沒有去過位于美國南方佛羅里達州的斯瓦尼河,甚至從沒有到過佛羅里達州,但是這首歌卻以第一人稱描寫了當時還沒有廢除黑奴制的美國南部種植園的生活,它很快在全美國廣為流傳。當時美國的一家音樂雜志敘述了這首歌曲風靡美國的情景:“《故鄉的親人》是一首無與倫比的、具有黑人音樂旋律的歌曲。所有的人都在哼唱著它。鋼琴、吉他不分晝夜地彈奏著它;傷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紳士在唱它;瀟灑的青年在唱它;歌星們唱著它;街頭的手風琴藝人也在邊拉邊唱著它......”自1935年以來,它就是佛羅里達州的州歌。不過,由于這首歌的歌詞中用了大量具有當時美國南部黑奴制特色的詞匯,其拼寫發音與現代通用的英語有所差異,例如,單詞“darkies”在今天被認為是涉嫌種族歧視的詞語。因此佛羅里達州在2008年對歌詞進行了適當的刪減與調整。正因為《故鄉的親人》所反映的是對別離已久的親人的思念和游子歸鄉的那種渴望,可以說這也是所有人,不管是老還是少,是黑人還是白人都有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因此,它也成為在全世界最為流傳的一首美國“民歌”。 《我的肯塔基老家》【注:出版時的歌名叫《我的肯塔基老家,晚安!》(My Old Kentucky Home, Good-Night!)】創作于1852年。這年夏季,福斯特帶著妻子珍妮應他堂兄弟的邀請到肯塔基州的巴特士頓(Bardstown)去度假。在游覽費特里奧山(Federal Hill)時,他想到了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 1811-1896)剛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他仿佛在這里看到了“湯姆叔叔”的形象,從中得到了啟發。同時當地宜人的氣候,費特里奧山明媚的風光,以及肯塔基農村美麗的景色,也深深打動了他,讓他流連忘返。所以,回到賓州后,他很快寫下了這首抒情優雅、樸實真摯又略帶感傷的歌曲。在草稿上,他寫的這首歌最初的歌名是:《可憐的湯姆叔叔,晚安!》(Poor Uncle Tom, Good-Night!)。1855年,美國廢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著名的作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 1818-1895)在他的自傳體小說《我的奴役和我的自由》(My Bondage and My Freedom)提到這首歌曲時是這樣說的:“它喚醒了人們對奴隸的同情,使反奴隸的原則在人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和滋長?!闭赘枨囊魳匪夭姆浅>?,幾乎只是一句的反復,然而結構卻十分完整,并不使人感到單調。全曲音域也沒有超過八度,很容易上口。在通常應出現高潮地方的副歌,音調也并不高揚,“你別哭吧,姑娘!”就像安慰人一樣,十分親切。據說,在南北戰爭(1861-1865)期間,這首歌曲竟然“陰差陽錯”地成為南方軍人的“安慰之歌”。1928年,肯塔基州政府通過決議,將這首《我的肯塔基老家》定為州歌。 發表于1854年的《金發的珍妮》是福斯特的歌曲中最優美浪漫的一首。歌曲中的女主角珍妮,正是福斯特的妻子珍妮·丹尼·麥克道爾。如前所述,1850年,福斯特迎娶了珍妮。然而這段婚姻很短暫,由于福斯特的工作性質,兩人聚合無常,加上性格不合,經歷了多次沖突后,于1853年第一次分手。這首歌曲是他與妻子分手后寫的。寫好后並沒有立刻發表,直到第二年,即1854年,他與妻子復婚并和女兒再度團圓后才正式出版。這首歌曲的歌詞充滿詩意、旋律略帶感傷,輕快中夾著一點憂郁,既想傳達他當初追求少女珍妮時的心情,又想抒發分手后對妻子的思念,流露著期盼和無奈。實際上福斯特始終沒有改變對珍妮的愛,在婚前、婚后、甚至在離婚以后,他都為珍妮寫過多首歌曲,如《六月的珍妮》、《珍妮從綠色草原走過來》、《美麗的夢神》等。由于《金發的珍妮》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動人,現今在演出時偏好用器樂演奏的方式來詮釋這首歌曲,其中以小提琴或手風琴演奏最多,那愉悅中帶著憂郁的琴聲往往更加能觸動聆聽者的心靈。 《老黑奴》是福斯特1860年帶著妻子和女兒離開家鄉匹茲堡去紐約之前寫的最后一首歌。曲名中的“老黑奴”確有其人,正是在1860年,福斯特的妻子珍妮家的一個老黑奴去世了。雖然他們是主仆關系,但福斯特十分同情當時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從來都沒有歧視過他,甚至還十分妥善地照顧這位黑奴,直到老死。老黑奴的去世使與他有著多年交情的福斯特深感悲痛。老黑奴生前曾要福斯特為他寫一首歌,福斯特答應了,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福斯特寫了這首《老黑奴》。寫這首歌的時候,福斯特一生熱愛著的親人,幾乎都一去不復返了。父母親這時已經去世了,兩個姊妹也已遠嫁家鄉,兩個哥哥相繼故去,剩下的一個哥哥摩利遜也已結婚,搬到了克利夫蘭,只有他和妻子帶著年幼的女兒孤獨地留在家鄉匹茲堡,這首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寫的?!独虾谂沸蓛灻?、親切而又哀婉動人?!翱鞓吠?,如今一去不復返,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憋@然,作者寫作本曲除了寄托對老黑奴的哀思以外,也融進了對自己境遇的哀嘆。 鑒于篇幅的關系,還有不少非常值得介紹的福斯特的歌曲只能“忍痛割愛”了。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時歐洲作曲家們在創作藝術歌曲時,都是用諸如莎士比亞和歌德這樣一類大詩人的詩歌作為歌詞的,而福斯特所寫歌曲的歌詞不是用書本或報刊上現成的詩詞,而是自己寫歌詞。他腦中往往首先浮現出曲調,然后再給它配上歌詞。他的歌詞寫得很辛苦,從他的筆記本可以看得出,這些歌詞一遍又一遍被他改過。他的大多數歌曲用的都是黑人的方言,因為它們是在“黑人劇團”的演出里使用的。所以,他的二百多首歌曲常被人看作是“民歌”,而他被稱作是“民歌制作者”也確實是“名副其實”。 福斯特的歌曲音域雖然不寬,節奏卻充滿感染力;結構雖然簡練,旋律卻真摯而純樸。作品的音調吸收了非洲黑人民歌及歐洲宗教音樂中的“贊美歌”的元素,色彩略含傷感。這種情緒既來自于對當時在美國的大量黑奴命運的同情,又來自他所經歷的孤身異地生活的切身感受。他的歌曲貼切地反映早期到新大陸移民的歡樂與哀愁,他是第一個將美國人和他們的生活作為主題來創作歌曲的。在他的作品中真實地描繪了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的風土人情,反映了社會和政治的各個層面,描述了那個時代普通美國人的氣質,刻畫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愛情和對家鄉的熱愛。不論是工人還是農民,不論是種植園中的黑奴還是夢想發財的淘金客,都是福斯特一首又一首歌曲中的主人公。正是他的歌曲能忠實地呈現社會底層庶民的心聲,所以,這樣的歌曲才最“接地氣”、最自然、最有生命力!有人說,福斯特的生平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我想這一點也不為過。 寫到這里,腦子中仿佛又想起了六十多年前在無錫第二中學的教室里與同學們一起,手中拿著剛油印好的、還散發出油墨味的歌譜,用發音并不太準確的英語,合唱著福斯特的《老黑奴》的情景?!癎one are the days,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這歌聲似乎那么遙遠,但又是那么近,張開眼睛定神一看,原來書桌上的電腦音響正在播放“優酷網”上的音樂視頻《老黑奴》。時間不早了,有點走神了!于是趕緊在鍵盤上按上一個句號。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福斯特的《噢,蘇珊娜》: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g0ODc0ODY0O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IyMzE1ODg0.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福斯特的《故鄉的親人》: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A2MjEzMzI0.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10_3000_nUF3ai_19042900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A0NjU3OTk5N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xODUyMDQw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福斯特的《我的肯塔基老家》: https://tv.sohu.com/v/dXMvNTAzMzMxMDEvODgxMjgyNDAuc2h0bWw=.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4MzkwNjgw.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福斯特的《金發的珍妮》: http://www.baobao88.com/xiaoxueyinyue/05/0884963.html https://music.163.com/#/song?id=34040618&market=baiduqk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1OTA4Mzg1Mg==.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3_3000_Qzu6ve_19042900 打開以下網頁可以聆聽/觀看福斯特的《老黑奴》: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3OTI4MTg4.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2NjI2Nzk1M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本文標簽: 樂海無涯 1

            評論:


            欧美97色伦欧美一区二区日韩_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写真_奇米网777色在线精品_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menuitem id="pjhln"></menuitem>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output id="pjhln"></output>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listing id="pjhln"><pre id="pjhln"></pre></listing></output>

            <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output>

            <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video id="pjhln"></video>

              <menuitem id="pjhln"><listing id="pjhln"><del id="pjhln"></del></listing></menuitem>
                <output id="pjhln"></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