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jhln"></menuitem>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output id="pjhln"></output>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listing id="pjhln"><pre id="pjhln"></pre></listing></output>

<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output>

<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video id="pjhln"></video>

    <menuitem id="pjhln"><listing id="pjhln"><del id="pjhln"></del></listing></menuitem>
      <output id="pjhln"></output>

            分享過去,影響未來!

            ... 杰民

            以一部兒童歌劇而載入音樂史的作曲家 --- 紀念洪佩爾丁克逝世一百周年

            發表于:2021-06-17 上午 /閱讀:621 /評論:1


            題頭圖: 洪佩爾丁克(左上圖); 《漢澤爾與格萊特》的CD(右上圖); 在博帕德城市廣場上洪佩爾丁克和漢澤爾與格萊特在一起的塑像(左下圖); 洪佩爾丁克的墓地(右下圖)。 上一篇講了個關于《玩具交響曲》的故事,似乎意猶未盡,這首流傳了二百五十多年的兒童音樂,不管它的原創者是誰,其影響是深遠的,從它問世以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兒童音樂作品接踵而出,如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鋼琴組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的鋼琴套曲《兒童鋼琴曲集》(Album pour enfants, Op.39)、法國作曲家圣-桑(Camille Saint-Sa?ns, 1835-1921)的鋼琴與室內樂隊組曲《動物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Animals)、英國作曲家埃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的管弦樂組曲《夢中的孩子》(Dream Children, Op.43)、法國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的鋼琴組曲《兒童園地》(Children's Corner)、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的管弦樂組曲《鵝媽媽》組曲(Ma Mère I’oye)、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管弦樂曲《彼得與狼》(Peter & the Wolf)等等,這類專為兒童寫的鋼琴作品和樂隊作品的清單還可以列出一大排來。至于專為兒童寫的大型芭蕾舞劇或歌劇作品,盡管相對少一點,但是也不乏可圈可點的佳作,就芭蕾舞劇而言,像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據德國名作家霍夫曼(Ernst Hoffmann, 1776-1822)的童話《胡桃夾子和鼠王》(Nussknacker und Mausek?nig)改編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Nutcracker)就以其華麗壯觀的場面、詼諧有趣的表演而廣受歡迎,特別是老柴所創作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具有明顯的兒童音樂特色,更是賦予這部舞劇以強烈的感染力。而專為兒童創作的歌劇最有名的無過于十九/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恩格爾貝特·洪佩爾丁克(Engelbert Humperdinck, 1854-1921)在1893年所創作的三幕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H?nsel und Gretel)了【注:又譯作《糖果屋》或《奇幻森林歷險記》】。    今年正好是恩格爾貝特·洪佩爾丁克逝世一百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因創作了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而成為古典音樂史上不能被忽視的作曲家,這一個多星期來,花了點時間在網上查閱了一批資料,覺得還是可以寫一點東西出來與樂友們一起分享的。 1894年12月18日深夜,維也納著名的樂評家愛德華·漢斯利克(Eduard Hanslick, 1825-1904)心情有些激動,因為就在一個多月前,也就是11月16日,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上演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又一次獲得了成功,之所以說是“又一次”,是因為自德國大作曲家兼指揮家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1893年12月23日在德國的魏瑪霍夫劇院(Hoftheater in Weimar)指揮這部歌劇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后,在短短的一年內,在德國就有五十家劇院上演了這部歌劇,包括奧地利大作曲家兼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1894年9月25日在德國漢堡指揮這部歌劇演出以及科西瑪·瓦格納(Cosima Wagner, 1837-1930)【注:科西瑪是李斯特的女兒,瓦格納的夫人】在德國德紹(Dessau)執導的演出,這一系列的演出都同樣獲得了成功,而德國大作曲家約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和奧地利作曲家胡戈·沃爾夫(Hugo Wolf, 1860-1903)也在維也納親自觀看了歌劇的演出,勃拉姆斯在觀看后接下來兩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和洪佩爾丁克在一起,給了作曲家熱情的鼓勵。這一切使得曾經對這部歌劇并不在意的漢斯利克竟然有點坐不住了,因為在觀看過這部歌劇后的漢斯利克,也覺得這是“歌劇世界中一部成功的新作品”,何況維也納的公眾也已開始熱議這部“獲得了如此大成功的新歌劇”了,作為一位著名的樂評家他不能不發聲,那天晚上,他寫道:“漢塞爾和格雷特兄妹在維也納也取得了勝利,就像他們在德國最著名的音樂城市已經取得的勝利一樣?!? 然而,擺在漢斯利克面前的一個事實是,這部歌劇的作曲家是恩格爾貝特·洪佩爾丁克,眾所周知的是,這位剛滿四十歲的德國作曲家恰恰是作曲大師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忠實門徒,而瓦格納又正好是漢斯利克在音樂界的“死對頭”。但不管是在瓦格納身前還是去世后,漢斯利克從未停息過對瓦格納作品的批評甚至攻擊,即使對瓦格納的學生或“門徒”也是絲毫不留情面的。那么,現在洪佩爾丁克的歌劇不僅受到像理查·施特勞斯、古斯塔夫·馬勒這樣的作曲大師和指揮大師們的青睞,更是受到觀眾如此熱烈的歡迎,何況自己也確實很欣賞這部歌劇,所以,他必須設法在對洪佩爾丁克這部作品和洪佩爾丁克個人的評論中,找到一個既能“說服自己”又能讓讀者不會對一位著名的“反瓦格納”的樂評家給瓦格納門生及其作品所作的評論感到突然。所以漢斯利克在評論中是這么說的:“以往,作曲家【注:指洪佩爾丁克】真正的才能也許被掩蓋了?!睗h斯利克繼續說:“雖然不能說他是一位音樂上的探路者,也不能說他是一位原創音樂的天才,但是,洪佩爾丁克先生將一個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如此成功地移植到歌劇舞臺上的構思,不僅是全新的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而且這種奇妙的構思完全是屬于他一個人的?!睗h斯里克在那個晚上所寫的這番評論,實際是很有份量的,這位勃拉姆斯的好友、曾堅決反對以瓦格納為首的“新德意志音樂流派”的大牌樂評家在維也納《新自由報》(Neue Freie Presse)上發表的署名文章在當時一直是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必讀的“文獻”,何況他還是維也納大學(Universit?t Wien)的音樂史和美學教授,所以他發表的贊揚洪佩爾丁克這部歌劇和洪佩爾丁克本人的文章自然是影響深遠的。要知道,在洪佩爾丁克之前的一個世紀,用童話故事編歌劇不是沒有先例,從十八世紀后期的法國歌劇作曲家安德烈·格雷特里(André Grétry, 1741-1813)一直到十九世紀的法國歌劇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都創作過一些用童話故事編的歌劇,包括漢斯利克在內的維也納人也都看過其中很多作品,然而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很快從舞臺上銷聲匿跡了,唯獨洪佩爾丁克的《漢澤爾與格萊特》自問世以來,一直久演不衰,成為兒童歌劇舞臺上的一棵“常青藤”。 那么,洪佩爾丁克的三幕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的魅力究竟在何處呢?我想,先說說這部歌劇所講的故事。 1812年,德國的格林兄弟(Die Brüder Grimm)【注:即雅克布·格林(Jacob Grimm, 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 1786-1859)】出版了他們搜集編撰而成的著名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Kinder- und Hausm?rchen),即《格林童話》(Grimms M?rchen)。其中的第十五篇是一篇題為《漢澤爾與格萊特》(KHM 15: H?nsel und Gretel)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窮的父親在后妻的逼迫下,將與前妻所生的兒子漢澤爾與女兒格萊特騙進森林后遺棄,前兩次這對聰明的小兄妹憑著一路撒在路上的面包屑留下的“印記”平安回家了,可是第三次時撒在路上的面包屑被鳥兒吃掉了,兄妹倆最終迷了路,并被吃人的老巫婆抓住,他們憑機智勇敢逃脫了幾次,但還是被老巫婆抓了回來,老巫婆還將漢澤爾變成了一頭小鹿,就這樣在森林里生活許多年后,有一次格萊特為保護被巫婆變成小鹿的漢澤爾,正巧遇見了在森林中打獵的國王,國王救出了小鹿,并命令巫婆將漢澤爾恢復了人形,最后國王與格萊特幸福地結為連理。格林兄弟是從住在德國卡塞爾(Kassel)附近的一位年輕女士多特卿·維爾德(Dortchen Wild, 1793-1868)【注:這位女士后來成了威廉·格林的夫人】那里聽到這個故事的。據說這個故事的原始素材源于中世紀由于經常發生饑荒而引起的父母遺棄子女的行為,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故事起到訓誡小孩的作用。不過在格林兄弟的第一個版本中,沒有繼母這個角色,勸說父親遺棄兩個孩子的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后來版本修改成了繼母,應該是考慮了社會影響。不過構成這個故事的元素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這使得它的起源難以說清楚。 八十年后,也就是1892年,洪佩爾丁克的妹妹,德國女作家、民俗學家兼作曲家阿德海德·維特(Adelheid Wette, 1858-1916)將《格林童話》中的《漢澤爾與格萊特》改編成了同名歌劇的劇本,這個劇本所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漢澤爾和格萊特兄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父親彼得是個制作掃帚的工匠,母親靠編織襪子補貼家用,全家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一天,因母親責怪兄妹倆“不聽話”,不小心打翻了碗中的牛奶,憤怒中將兩個孩子趕出了家門,要他們到森林里去采草莓。不一會,父親彼得回來了,還帶了一籃子的食物,原來他當天生意做得很好,夫婦倆都很高興。此時彼得發現兄妹倆不見了,當他得知是妻子將兩個孩子趕入森林,他又驚又怒,他告訴妻子,聽說森林里住著一位女巫,她會用面包和糖果引誘孩子,然后用魔法將他們變成蛋糕吃掉!妻子未等他的話說完,就瘋也似的跑往森林,彼得也跟著跑出去了。此時,漢澤爾和格萊特已經采好了一籃子的草莓,高興得忘乎所以,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他們才發現自己迷路了,他們呼喊著,奔跑著,森林里的回音加上越來越濃的迷霧,讓兩個孩子的心越來越慌,只能在森林里亂走。又累又餓之下,他們把籃子里的草莓吃光后,便昏睡在漆黑的森林里。早晨,太陽升起,醒過來的這對兄妹突然發現他們背后有一座小屋,而這座小屋居然是用香噴噴的面包做的,房頂是厚厚的蛋糕,窗戶是一塊塊透亮的糖塊。餓極了的兄妹倆隨即跑到小屋前,啃起了面包、蛋糕和糖果,這時,女巫出現了,她想用面包、蛋糕和糖果留住這兩個孩子,但兄妹倆不喜歡這位素不相識的老太婆,正想逃走時,女巫對他們施用了魔法,抓住了漢澤爾,然后命令格萊特去生爐子,說她要把漢澤爾做成蛋糕來吃。聰明的格萊特設計將漢澤爾放了出來,兄妹倆一起將女巫推進了爐子,就在這一剎那,兩人發現屋子里的面包、蛋糕和糖果都變成了一個個的孩子。這時遠處傳來了父親和母親的喊叫聲......。 那么,阿德海德·維特是怎么會想到要作歌劇劇本的改編呢?1881年,阿德海德嫁給了波恩的醫生赫爾曼·維特(Hermann Wette, 1857-1919),1890年夫婦倆搬到法蘭克福,此時她三十六歲的哥哥洪佩爾丁克正好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Hoch’schen Konservatorium)任教,并為《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撰寫音樂評論,于是阿德海德就讓洪佩爾丁克為她的孩子們創作一些兒童歌曲,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非常喜歡的《格林童話》中關于“漢澤爾與格萊特”的故事,于是她為這篇童話中的一些詩句和情節編寫了歌詞,讓洪佩爾丁克為其譜曲。洪佩爾丁克為她譜了四首以后,她非常滿意,于是她就以“漢澤爾與格萊特”為內容編寫了一個小型的木偶劇,將洪佩爾丁克接著譜寫的十二首歌曲放入其中,這十六首歌曲加上鋼琴伴奏和其間的對話構成的木偶劇,在小范圍里試演后很受聽眾特別是受到兒童的歡迎,科西瑪·瓦格納甚至被其中的女巫的圓舞曲迷住了,據說在一次私人演出中,她真的站起來在房間里隨著樂曲舞了起來,她親自寫信要洪佩爾丁克將作品寫成大型歌劇,所以洪佩爾丁克兄妹倆決定,將它編成一部完整的歌劇。洪佩爾丁克根據自己幼年時一次在森林的經歷,以及他以往在鄉間田野中散步時獲得的不少靈感,將妹妹阿德海德·維特重新編寫的“漢澤爾與格萊特”的歌劇劇本譜寫成了幕中無間斷的三幕大型兒童歌劇,到1891年1月,他已經完成了樂隊部分的創作,最終全劇在1893年12月23日首演時一舉獲得了轟動性的成功。 盡管洪佩爾丁克的《漢澤爾與格萊特》的創作,總體說來還是屬于比較傳統的浪漫主義風格的歌劇,但是還是感到瓦格納對他的影響,除了幕中無間斷外,他也采用了“主導動機”的提示。例如在第一幕中格萊特唱到“當危難來臨時,上帝,我們的主,是會給我們伸出援手的”時,樂隊所奏出的就是虔誠的“主導動機”。但洪佩爾丁克用的“主導動機”非常短小,不像瓦格納的那么長大【注:動機(Motiv)是音樂語匯的短小構成,通常的長度在一到兩個小節。主導動機(Leitmotiv)指一個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動機,例如老貝《第五交響曲》一開頭的“敲門聲”就是動機,而這個動機也就是貫穿整部交響曲標志“命運”主題的主導動機】。洪佩爾丁克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的序曲是一首經常在音樂會上被單獨演出的曲目。序曲中很好的組織了劇中的“主導動機”,等于是一個劇中“主導動機”的陳列,起到為觀眾“預熱”的作用。此外在洪佩爾丁克的《漢澤爾與格萊特》中處處可以聽到民歌以及用民歌譜成的旋律。例如“蘇瑟,親愛的蘇瑟,稻草里沙沙作響的是什么?”(Suse, liebe Suse, was raschelt im Stroh?),“一個小男孩站在樹林里”(Ein M?nnlein steht im Walde)和“小妹妹,小心點!”(Schwesterlein, hüt' dich fein!)等。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萊昂卡瓦洛(Ruggiero Leoncavallo, 1848-1919)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劇作品曾像“暴發戶”似地瞬間在德國歌劇舞臺上獲得成功,不過德國觀眾在欣賞這些充滿意大利情調的作品之余,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酸溜溜”的感覺,他們盼望德國的作曲家也能創作出帶有本土風情和氛圍、充滿“清新空氣”的作品,所以,洪佩爾丁克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可以說是來得“恰逢其時”。這是一部主題素材與藝術情感完美結合的作品,是一部充滿天真的童趣但又絕不“幼稚”的作品,是一部簡單旋律與瓦格納式豐富的和聲色彩融合為一體的作品,這在歌劇史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這部歌劇問世后不僅在德國迅速傳播開來,而且很快征服了世界。德國乃至全球,很少有歌劇院不曾演出過他的這部作品。它給洪佩爾丁克帶來了世界的聲譽,也給他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然而,他的其它作品,包括其它六部歌劇以及各種音樂劇,時至今日還很少為人所知,可以說,像他這樣憑借一部歌劇作品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曲家在音樂史上是罕見的。 接下來,就說說這位憑借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一舉成名的洪佩爾丁克的音樂人生。 1854年9月1日洪佩爾丁克出生在德國萊茵河?。≧hine Province)的西格堡(Siegburg)。父親古斯塔夫(Gustav Humperdinck, 1823-1902)是一位古典文獻學家和當地的一名中學教師,母親格特魯德(Gertrud Helene Olivia Hartmann, 1835-1903)出身于捷克的音樂家族,是一位唱詩班領唱的女兒,有著優美的嗓音,同時又能將她自己編寫的民謠和舒伯特的歌曲配上鋼琴伴奏。作為這個家庭長子的洪佩爾丁克,童年就接受了他母親的音樂啟蒙和鋼琴教育,他的音樂天賦也很早就顯現出來,七歲時他創作了第一首作品,后來開始創作聲樂作品由母親和姐妹們在家里表演,十三歲時他第一次上舞臺演奏了自己寫的兩首鋼琴曲??上?,他的這些孩提時代的作品在后來的一場火災中燒毀了。他的父親最初不贊成他想從事音樂事業的計劃,而是鼓勵他學習建筑,然而他對音樂的熱情最終消除了父親的疑慮,在他從帕德博恩文理中學(Paderborner?Gymnasium Theodorianum)畢業后,父親同意他學習音樂。 1872年洪佩爾丁克開始在科隆音樂學院(Cologne Conservatory)師從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和伊西多爾·賽斯(Isidor Seiss, 1840-1905)學習音樂課程。他從小就很嬌弱的身體加上在校學習的同時又需自己掙錢,導致了他的呼吸系統出現了嚴重的疾病,后來,又患上了風濕病,被疾病反復困擾和經濟上日漸拮據的他不得不暫時中斷了學業。他曾短時間在科隆市立劇院當過樂隊長,但后來他與領導層鬧翻“拂袖而去”,幸虧在1876年他獲得了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市頒發的莫扎特獎(Mozart -Preis),使他暫時擺脫了經濟上的擔憂,得以前往慕尼黑隨德國作曲家弗朗茨·拉克納(Franz Lachner, 1803-1890)學習,后來又隨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作曲家約瑟夫·萊因伯格(Josef Rheinberger, 1839-1901)學習。盡管他的老師對理查德·瓦格納的音樂持批評甚至否定的態度,然而,在慕尼黑觀看了一些瓦格納歌劇的演出后,卻給洪佩爾丁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久他加入了名為“圣杯騎士團”(Orden vom Gral)的一個瓦格納追隨者的音樂圈子。洪佩爾丁克是位勤奮好學的好學生,1879年,他在柏林獲得了由門德爾松基金會(Mendelssohn Stiftung in Berlin)頒發的第一個門德爾松獎(Mendelssohn Award)并在慕尼黑完成了學業。 拿到了門德爾松獎后使洪佩爾丁克有可能在1880年前往意大利并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時間。在那不勒斯他專門拜訪了正旅居在那里的瓦格納一家。據說第一次去瓦格納家時,遭到了管家的回絕,直到他拿出了印有“圣杯騎士團成員”的名片時,才被允許進門。洪佩爾丁克后來回憶說:“在大師那雙眼睛的考問下,享受了一次對我一生都有影響的談話?!蓖吒窦{很快意識到這個年輕人的天賦,并建議洪佩爾丁克到到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拜羅伊特(Bayreuth)做他的助手。1881年1月至1882年7月洪佩爾丁克在拜羅伊特工作了一年半,為瓦格納晚年最重要的一部大作品 --- 樂劇《帕西法爾》(Parsifal)的首演做準備。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他成了瓦格納的信徒。1883年瓦格納去世后,他仍然與瓦格納的遺孀科西瑪·瓦格納一起積極參與瓦格納身前主持舉辦的一年一度著名的“拜羅伊特音樂節”(Die Bayreuther Festspiele)的籌備和組織活動。后來,他還成為瓦格納的兒子齊格弗里德·瓦格納(Siegfried Wagner, 1869-1930)的作曲教師。瓦格納對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后來他花了很長時間才重新找到自己的風格。 接下來的幾年對于洪佩爾丁克來說是一段“動蕩的”時期。他曾在巴黎住了一段時間,在那里他接觸到了一個非常不同于瓦格納的音樂世界---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圣-桑和夏布里埃(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等法國作曲家的音樂世界。他還作了一次穿越西班牙的旅行到了北非,激發了他創作《摩爾狂想曲》(Maurischen Rhapsodie)的靈感,不過多年后他才完成了這首作品。隨后他受聘在科隆城市劇院(Stadttheater K?ln)擔任歌劇指揮,算是找到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由于他被認為是“瓦格納主義者”(Wagneriane),即瓦格納的追隨者,據說是因為“他太認真了”,沒有多久就被解聘了。1884年,科隆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弗朗茲·維爾納(Franz Wüllner, 1832-1902)提供讓他在科隆音樂學院執教的機會。洪佩爾丁克欣然前往并在當地的桂曾尼希節日大廳(Gürzenich Festhalle in K?ln)演出了他根據德國大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的敘事詩《到卡維拉朝圣》(Die Wallfahrt nach Kevelaer)改編的合唱曲。1885年,他在年邁的實業家阿爾弗雷德·克虜伯(Alfred Krupp, 1882-1887)手下擔任音樂合伙人。雖然這使他經濟收益上沒有了后顧之憂,但作為一名藝術家,他的活動卻受到了限制。所以,這一年的深秋,他前往西班牙巴塞羅那音樂學院(Konservatorium in Barcelona)當了一年多的音樂理論和作曲教師。然而,他又無法與那里流行的被他認為是“低水平”的藝術氛圍相融合,1886年夏天他又回到了德國。1887年他到法蘭克福為《法蘭克福日報》撰寫音樂評論。1888年10月,他放棄了科隆音樂學院的一個薪金微薄的職位后,在美因茨(Mainz)的“肖特父子音樂出版社”(B. Schott’s S?hne Musikverlag)擔任編輯,并為《波恩日報》(Bonner Zeitung)撰寫音樂評論,收入略有保障。1890年他被聘為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Hoch Conservatory?in Frankfurt)執授,同時也兼任朱麗葉·斯托克豪森聲樂學校(Julius Stockhausen's Vocal School)的和聲學教師,在這段時間,他創作了一批合唱歌曲,還為小型樂隊創作了一部后來在德國廣為流行的《幽默曲》(Humoreske)。 1892年5月18日,洪佩爾丁克與書商羅伯特·塔克瑟(Robert Taxer, 1797-????)的女兒海德薇格·塔克瑟(Hedwig Taxer, 1862-1916)結婚?;楹笏麄円还采艘粋€兒子和四個女兒,其中一個在嬰兒時期夭折了。 接下來就是前面已經介紹過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的創作。1893年12月23日在理查·施特勞斯的指揮下這部歌劇在魏瑪首演。憑借將傳統的浪漫主義風格與瓦格納式作曲技巧的結合,加上原創與傳統德國民歌的高度融合,《漢澤爾與格萊特》的首演獲得了壓倒性的、前所未有的成功,三十九歲的洪佩爾丁克終于登上了他音樂生涯的頂峰。 1894年,奧地利/德國女詩人艾爾莎·伯恩斯坦-波格斯(Elsa Bernstein-Porges, 1866-1949)請他為她的童話劇《國王的孩子》(K?nigskinder)寫一首配樂,洪佩爾丁克對這首詩非常著迷,他將其中的詩意場景融入音樂中,并將配樂后的這類童話劇稱之為“情節劇”(Melodram)。在這部作品中,作曲家第一個使用了一種介于唱歌和說話之間的聲樂技巧(Sprechgesang)。盡管樂評界對這部情節劇的看法不一,但它還是在一百三十個舞臺上上演了。十年后,洪佩爾丁克決定將《國王的孩子》改編成一部完整的歌劇,于1910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首演,可以說這是他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第二次成功的作品,盡管不少鑒賞家們對這首歌劇音樂的評價甚至比《漢澤爾與格萊特》還要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首作品逐漸從舞臺上消失,如今已很少演出。 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的成功大大提升了洪佩爾丁克的社會地位,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任命洪佩爾丁克為教授。不僅如此,他的經濟狀況也大為改觀,1897年他辭去了在法蘭克福的工作,在萊茵小鎮博帕德(Boppard)買了一座被人稱作“洪佩爾丁克小宮殿”(Humperdinck-Schl?sschen)的豪華的鄉間別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曲中,他的創作熱情又回來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創作了許多不同形式和風格的作品,包括歌曲、室內樂、管弦樂作品、戲劇音樂和歌劇。然而,洪佩爾丁克未能在他的第一部歌劇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對他來說,寫喜歌劇似乎更為重要,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當時彌漫在藝術界的反映“世紀末”悲劇性風格的作品占主導地位的一種抗衡。根據這一愿望,他的妻子海德薇格根據法國大作家亞歷山大·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的喜劇《圣西爾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e St. Cyr)改編成歌劇劇本,洪佩爾丁克用這個劇本創作了喜歌劇《違背意愿的婚姻》(Die Heirat wider Willen)。1905年,這部喜歌劇獲得了好評,但最終未能在舞臺上站穩腳跟。 1900年他到了柏林,被任命為柏林皇家藝術院(K?nigliche Akademie der Künste)作曲大師班(Meister-Schule)的頭頭,1913年任代理院長。他的學生包括西班牙巴斯克(Basque)作曲家安德烈斯·伊薩西(Andrés Isasi, 1890-1940)。在柏林的二十年里他創作了一批舞臺作品,包括《睡美人》(Dornr?schen)、《圣誕節的夢》(Bübchens Weihnachtstraum)、《供糧者》(Die Marketenderin)等。在創作這些作品的同時,也與柏林的一些劇院導演合作,例如為奧地利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Max Reinhardt, 1873-1943)在柏林德意志劇院(Deutscher Theater)導演的一些作品創作配樂,1905年萊因哈特執導的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就是用的他創作的配樂。1911年12月,他前往倫敦奧林匹亞大禮堂參加由馬克斯·萊因哈特執導并由他配樂的一部連續的啞劇《奇跡》(Das Mirakel)的首演。此時他的健康情況已經不好。1912年1月5日,五十八歲的洪佩爾丁克中風了一次,治療后沒有完全康復,左手一直是癱瘓的。1914年,洪佩爾丁克曾受聘擔任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的院長,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澳大利亞作為協約國(Triple Entente)的成員,已經無法接受作為“同盟國”(Mittelm?chte)的德國人去就任這個職位了,特別是他還簽署了所謂的“九三宣言”(Manifesto of the Ninety-Three)【注:《九三宣言》或《告文明世界書》是1914年10月4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由九十三位杰出的德國科學家、學者、藝術家聯名發布的聲明,以表明他們對德國在戰爭初期軍事行動的堅定支持】。后來代替他任職的是比利時作曲家亨利·弗布魯根(Henri Verbrugghen, 1873-1934)。 1916年,他的妻子去世了。1918年,他在兒子、后來成為戲劇導演的沃爾弗拉姆(Wolfram Humperdinck, 1893-1985)的幫助下完成了一部描述德國大學生生活的歌劇《讓我們歡樂吧》(Gaudeamus)的創作。此時的洪佩爾丁克已經獲得了許多榮譽的頭銜,柏林大學(Die?Universit?t Berlin)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羅馬圣塞西莉亞學院(Accademia Santa Cecilia)授予他榮譽會員的稱號。1921年9月26日,洪佩爾丁克在諾埃斯特雷利茨(Neustrelitz)觀看了十九世紀初德國大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的歌劇《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的演出,這是他兒子沃爾弗拉姆作為舞臺導演的第一次演出。就在觀看演出的時候,洪佩爾丁克突然心臟病發作,第二天,也就是9月27日就逝世了,享年六十七歲。他被安葬在柏林附近的斯坦斯多夫(Stahnsdorf)的西南教堂(Südwestkirchhof)內柏林市榮譽市民的墓地里。幾周后,柏林國家歌劇院演出了他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來紀念他。 洪佩爾丁克一生創作了包括七部歌劇、三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歌曲、鋼琴曲、管弦樂作品、戲劇配樂在內共一百七十首作品。他也是民歌的編曲者,1906年出版了《男聲合唱民歌集》(Volksliederbuch für M?nnerchor),1909年和1911年又編輯了兩集《為了孩子們的心而歌唱》(Sang und Klang fürs Kinderherz),其中還附有著名德國畫家保羅·海伊(Paul Hey, 1867-1952)畫的插圖。1994年,也就是他誕生一百四十周年時,他的孫女埃娃·洪佩爾丁克博士(Eva Humperdinck, 1925-)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并以恩格爾貝特·洪佩爾丁克作品目錄(Engelbert-Humperdinck-Werkverzeichnis)的縮寫“EHWV”標注他的作品編號。2004年9月9日為紀念他誕生一百五十周年,德國郵政發行了洪佩爾丁克的紀念郵票。 洪佩爾丁克的朋友克魯伊茲伯格(B.J.Kreuzberg)醫生曾經這樣評價這位作曲家:“世界性的成功和似乎有點過份的贊揚并沒有改變洪佩爾丁克,他仍然是一個平和、謙虛、得體、善良、幽默、和充滿愛心的人,就像他聰明而富有詩意的妻子海德薇格一樣,淳樸簡單、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與許多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比欢?,公眾記住洪佩爾丁克則幾乎完全是對他一部作品的“評判”的結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聽他的其它作品,人們很欣賞他的作曲技藝,但其中的風格只能證明他繼承的是韋伯、門德爾松和舒曼的血統,而與他同時代的理查·施特勞斯或古斯塔夫·馬勒沒有任何的聯系,更不用說像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 Sch?nberg, 1874-1951)那樣的新維也納樂派作曲家了。他的作品中確實有很多是令人愉悅的,但很少會讓人留在記憶中。正如一位樂評家所說的,只有當被看成是“天才”成為貨真價實的天才的時候,精心制作的德國晚期浪漫主義的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才會從“鍍金的木材”變成純凈而貴重的黃金。 今天,在太陽系的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有一顆1977年10月16日被荷蘭天文學家凱斯·凡·豪滕(Kees van Houten, 1920-2002)等人發現的9913號小行星,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洪佩爾丁克”。 打開以下鏈接可以聆聽/觀看歌劇《漢澤爾與格萊特》: https://v.qq.com/x/page/z03036ml3ay.html 打開以下鏈接可以聆聽洪佩爾丁克的主要作品: https://www.zhiyuezhe.com/composer/engelbert_humperdinck/


            本文標簽: 1

            評論:


            欧美97色伦欧美一区二区日韩_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写真_奇米网777色在线精品_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menuitem id="pjhln"></menuitem>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output id="pjhln"></output>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pjhln"><delect id="pjhln"><pre id="pjhln"></pre></delect></menuitem><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listing id="pjhln"><pre id="pjhln"></pre></listing></output>

            <output id="pjhln"><delect id="pjhln"><address id="pjhln"></address></delect></output>
            <output id="pjhln"></output>

            <nobr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nobr>

            <video id="pjhln"><delect id="pjhln"></delect></video>

            <video id="pjhln"></video>

              <menuitem id="pjhln"><listing id="pjhln"><del id="pjhln"></del></listing></menuitem>
                <output id="pjhln"></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