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22-03-07 下午 /閱讀:744 /評論:6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我國放開生育政策,發表了看法,對鼓勵生三胎,提出一些具體政策建議,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發表了各種看法。這說明,關系人民大眾的事,多聽聽各方意見,讓大家商量起來,總比少數人關起門來苦思冥想好,解決問題的辦法多。所以我們把發揚民主,尊為革命的優良傳統,是克服困難險阻的法寶之一。 解放后,我國在生育政策問題上曾經出現過振蕩和搖擺,建國初期鼓勵生育,獎勵“光榮媽媽”,后來一些專家關于控制人口增長的言論,曾經被當作政治問題加以批判。再后來,又長期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這里面的是非功過,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現在,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出現,社會勞動資源的短缺,一些加工業發達的城市出現一定程度的招工難等種種問題,現在國家又出臺了生三胎的生育政策。但這項政策實行以來,生育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兩會代表中就有人提出建議,用實施鼓勵的政策,來激勵生育。對此,引起紛紛熱議。 綜觀這些建議,我考慮后覺得,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有些并不切合實際。例如產假延長制度,企業就承受不了,會對女工就業增加難度;同時,這也不一定能起到鼓勵生三胎的實際效果。 再說,放開生三胎的目的,究竟為的是解決什么問題?是為解決城市制造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不足問題嗎?我們看到,美國不過三億多人口,照樣能承擔這么大體量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勞動力的需求。觀察其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隨著科技進步,大量的無技能的體力勞動,通過不斷技術改造后,逐步被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所替代了。由此可見,生產力要發展,并不能完全依賴勞動力的增加?,F在的情況是,那些簡單重復無技能勞動崗位即使存在,但因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低下,年輕人極少有人愿意去干這種活。而目前我們真正的生產技術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如大學畢業生、碩士生、博士生等高端知識人才,目前反倒存在就業難,難以做到人盡其才。讓不少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放棄所學專業,去報考公務員,甚至到社區去競選基層干部。這說明,放開生三胎,同發展生產力,與培養人才需求并不貼得想象中那么緊。 當前人力資源配置遇到的這些問題,不是可以急急乎通過人口生育政策來調節解決的。這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并不反對我國生育政策的適當放開調整。隨著人們思想文化的普遍提高,優生優育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們無計劃盲目生育的社會現象大為減少。我曾笑著對我孫子說:你們生二胎,我獎勵你們100萬元。孫子答道:100萬元無論如何打不住,算算1000萬元還差不多。 曾經有位出租車駕駛員對我說過他的故事。他先后生了二女一男,因前幾年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在家鄉農村先后被罰款15000元。夫妻倆現在到城里打工,他開出租車,妻子在商店當售貨員,二人月收入大約13000元左右。雖然覺得每天起早貪黑很辛苦,但下班見到三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所有的辛勞一下子全打消了,只剩下一陣幸福感,看看他們也開心。 我覺得這位司機同志的感受很真摯。這似乎可以說明,在生育問題上,政策上靈活一點,社會環境寬松一點,相對比較有利。 因此我以為,不妨做個試點,比如,讓上海、江蘇、廣東作試點,批準將生育政策全面放開。我估計,這樣做,不至于會豁邊到哪里去。 個人之見,難免不當,請方家批評賜教。
現在生三胎沒有政策問題了,但是經濟負擔是個問題了,如何解決?
在重大政策問題上,三個臭皮匠,諸葛亮未必頂得上。這幾天,幾乎天天有這種感覺。
當好一個有責任心的代表是很不容易的,有多少只眼睛在看著你,你到底有多大作為?人民群眾是最公正的評判員。
一眨眼,中央兩會將要閉幕了。我預先想,發展生產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心任務,發展生產上遇到的問題很多,例如國內研制的一些可以替代進口的產品,包括一些零部件等,如何加以保護,這是欠發達國家起步階段的通行做法,呼吁國有企業起帶頭保護作用,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在不失市場經濟原則下,有所討論??墒?,聽到的少了點了。創新不是喊喊就能成的呀。從起步,追趕,到攀高峰,有個團結奮進的過程,兩彈一星精神,是我們的珍貴精砷財富,我們不能做敗家子。
提高各類人員生活質量的項目很多,誰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提出幾條。問題是錢從哪里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知提意見的人,去翻翻財政部那本賬沒有,多少錢用在了刀口上,多少錢做了冤大頭?辦奧運會,要花多少錢?管好這本賬,才算真正的當家作主的主人翁。了解實情,就會體諒李克祥,總理真的不容易。
各地疫情的爆發要徹查原因。對在疫情面前說空話,不作為,群眾意見大的領導干部是最實際的考察,應考慮對他的使用問題。明顯不行的就換人。讓能干的上。要特別關注各地的第一把手。一把手時刻應有如履薄冰的責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