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22-03-16 下午 /閱讀:659 /評論:6
《批判性思維》,是一位外國教授寫的書,西方高校用作本科生教材。該書2021年10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我新近購買到一本。 我粗略地對全書瀏覽了一遍,獲益著實匪淺,簡直就像找到一把打開心智的鑰匙,心智一開,豁然開朗,使許許多多心存疑慮的問題,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歷史的,現實的……總之,大千世界林林總總的事物,一下子似乎有了進一步探求的眉目,覺得興趣盎然。 我覺得,掌握“批判性思維”這種方法,不但青年需要學習,涉世較深,閱歷相對豐富一點的中老年人,更有學習的必要,可以改變思想的僵化和模式化。 何謂“批判性思維”?書的第一章便開宗明義地提出:“別輕易置信”?!皠e輕易置信”,什么意思?按我的理解,就是對信念和斷言,在論證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做批判性思考,不要在已有的結論中轉圈圈而不能自拔。是真還是假,表相還是真相,結論均在得到驗證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 經過反復思考,我覺得這完全符合認識論的規律。 回顧人類走過的路,總結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以及為大家公認的偉大科學家和思想理論家,他們的科學發現,他們的理論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斷在得到補充和校正,這是很正常的,沒有任何故意貶低與誹謗的意思。就說馬克思,他作為一位偉大的理論家,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共產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構成經典的馬克思主義。一百多年來,一直被奉為共產黨人的“圣經”。它也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傳來馬克思主義的。經過七十多年的變遷,蘇聯居然垮臺了,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失敗的經驗教訓。歷史將接力棒傳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手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決議,總結建黨100年的歷史經驗,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生動說明,馬克思主義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亦在不斷豐富、發展、前進、變化和更新。 這方面的事例可多了,枚不勝舉。從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這是大轉彎。再說,按勞分配,這是社會主義的經典原則。那么要問:這個“勞”到底是什么?是按勞動付出的時間和體力來分配,還是按勞動創造的價值來分配?同樣是八小時工作制,人們創造的價值截然不同,而實行同等分配,合理嗎?于是,工廠管理者提出:按勞分配,以效益分配為主要依據,同時照顧平等的原則。因此執行中被公認為相對合理。 至于書中傳授的關于論證方法及很多定義和概念及其說明,我覺得,正如老話所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對于信念、斷言的論證,堅持可驗證性和公認性原則,是基本的原則,論證的方法是可選擇性的,只要達到不盲從和迷信,有利于批判性思考即可。 總之,批判性思維,促使人們的心智開了,歷史在前進,回頭路永遠不可能走了,絕對回不去了。所以我們永遠是改革開放的樂天派。
從理論到路線、方針、政策,到領導人的講話,要做到融會貫通,領會并同意其精神實質,也要經得起問幾個為什么,得到令人滿意的回答,使人信服之后。顯然,批判性思維,是全過程民主的一種景象,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思想活躍點好,還是刻板點好?很多人,尤其年輕人,看報看電視少有興趣,看手機上的自媒體大“文章和各式各樣的評論特別有興趣。不是程誰提倡的,是自發的,管也難管住。這種現象好不好?反右后,大家不講話了。機關里開展寫大字報8是提合理化建議比賽。我對天公重抖數,不拘一格降人才。毛主席用清人詩句鼓勵大家講話??磥砩鐣€是思想活躍點好。
批判性思維的傳播,打開人民大眾的心智,必然成就民主自由平等文明的新風尚。這是任何勢力所關不住的。它必將成為新時代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為未來社會增光添彩。
實行批判性思維,討論會是好形式。人們懷念八十年代,因為那個時候各種討論會盛行,各式各樣的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討論,促進人的思想解放,不再定于一尊,堅持服從真理,修正錯誤。少有什么妄議的說法,思想活躍。
官場語言,穿靴戴帽,絕對化,不科學,幾成套路,教人心煩,少有人聽。網絡時代,海量信息,哪有人喜歡聽空話?一聽到那些不著邊際的話,便不往下聽了。官場文風,值得關注,該加整頓。
弄虛作假,欺騙官僚主義者,嚴重的程度,路人皆知,為什么只說不查?有何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