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22-04-09 上午 /閱讀:638 /評論:4
前幾天,看到昆山街頭廣場上,一批準備到昆山打零工的人,一時找不到工作,沒有棲身之處,露宿街頭,情景可憐,教人心酸。 大家在議論中,聽到一種說法:“中國人,人人想賺錢,也是了不起的發展動力?!? 乍一聽,覺得此話很新鮮,但有點不好理解;繼而一想,覺得有道理。 為什么說人人想賺錢是發展動力呢? 我想,賺錢成為一種追求,就會去努力,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而且完全是自覺自愿的。賺錢的渠道,不外乎如下幾種: 一是出賣勞動力(體力或腦力),受雇于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為了獲取高工資,情愿放棄所學專業,到深圳受聘擔任中小學老師。中小學生一度出現“補課熱”,為的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考個好學校,賺大錢。所以補課熱,補課并未是家長和學生心甘情愿的,而是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是出賣知識和技能,如工程師設計產品,技術創新等,獲取回報。一項重大發明,可以賺大錢,取得超額利潤,自然產生吸引力。 三是開公司,投資辦廠,爭取擠進資本市場,等等。 總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創造社會價值,就能賺到錢。反過來說,只要能賺到錢,賺大錢,就會產生社會動力。這是自然的社會現象。 浙江沿海地區,面對臺灣海峽,曾處于戰爭前線,工商業不發達。但浙江人有經商的傳統,不少人肯吃苦。改革開放后,為尋求商機,他們滿世界跑。所以沿海地區一度反而比內地相對發展快。他們跑去美國,到美國超市里轉一圈,發現很多商品他們也能生產,賺到錢。于是回來便干起來了。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商品大量出口,經久不衰,個中道理,就是人們想賺錢,能賺錢。 發展地方民營工業,有句話叫做“政府搭臺,百姓唱戲?!彼^政府搭臺,就是政府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機會?,F在想創業創新的人,苦于機會難得,就像昆山街頭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樣。 我最近去看了幾位年輕朋友,他們搞技術合作,為軍工做軍轉民零部件加工配套制造。他們的產品,雖質量指標較之進口產品略有差距,但使用絕無問題,且價格便宜很多。這中間的協調工作,如由軍轉民辦公室來做,就容易得多??墒?,政府號召多,作為少。軍轉民相配套,中央領導掛帥直接抓,但從地方看,可做的機會并不多。 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這同民營企業不景氣有關。朋友到日本去訪問,看到有的企業辦在鄉村,就地吸納很多勞動力。八十年代,蘇南社隊工業發達,鄉村一片繁榮。從這些經驗中能否找到出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撘臺,百姓唱戲,細節的解決是關鍵,否則就是說空話。 讓百姓過好日子,光靠分配,甚至想出三次分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百姓想賺錢,政府幫助他們賺錢,即政府搭臺,好讓百姓唱戲,調動發展動力,看來是招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