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在無錫,求學去北京。西域工作十七年,始得回故里。往事俱已隨風散,安得賦閑享晚年。
題頭圖: 在宅院內天井中的黃楊樹下(上左圖); 位于無錫老城東北角的圓通路(上中圖); 站在宅院客廳門前臺階上的兄弟姐妹們(上右圖); 1994年拆遷前的圓通路18號外觀(下左圖); 1994年拆遷前的圓通路18號內的二層樓房(下右圖)
題頭圖: 父親的標準照(1941年)(左上圖); 在上海震旦大學讀書時的父親(右上圖); 1929年3月無錫蠶絲行業東渡日本考察前在上海碼頭的合影(左下圖); 父親在日本留學時的照片(右下圖)
題頭圖: 五十年代初的無錫中山路大婁巷口(左上圖); 直河上的歡喜橋(右上圖); 迎祥橋附近的直河(左下圖); 直河上的迎祥橋(右下圖)
題頭圖: 在河西堡的家門口(左上圖); 河西堡醫院的孩子們(右上圖); 在家門口干活(左下圖); 作者與眼科趙大夫在河西堡醫院院內(右下圖)
題頭圖: 挖菜窖(左上圖); 坐在河西堡家門口的母親(右圖); 背著大包小包上火車的人們(左下圖)
題頭圖: 永昌農村在勞動的婦女們(左上圖); 多子女家庭(右上圖); 70年代的永昌縣城(左下圖); 70年代的農村基干民兵在訓練(右下圖)
題頭圖: 創建平涼地區第二人民院的部分北京下放醫務人員合影(左上圖); 不辭辛勞,競競業業 (右上圖); 隨父母親一起下放的醫務人員的孩子 (左下圖); 麻醉學習班結業合影(在河西堡人民醫院門口) (右下圖)
題頭圖: 杏子熟了(左上圖); 旱砂地里的西瓜(右上圖); 騰格里沙漠(左下圖); 風暴中的“沙墻”(右下圖)
題頭圖: 公社衛生院一角,老鄉在候診 (左上圖); 老鄉在牽驢拖車 (右上圖); 老鄉在收土豆 (左下圖); 六壩老鄉為我做的兩把椅子(右下圖)
題頭圖: 六壩鄉(原來的六壩公社)一角(左上圖); 小戈壁灘 (右上圖); 芨芨草 (左下圖); 冬日冰封的澇池(右下圖)
題頭圖: 永昌縣城內鐘鼓樓 (左上圖); 永昌縣漢長城遺址(右上圖); 永昌縣城外 (下圖)
按:小草(筆名),女,無錫人,1956年畢業于無錫輔仁/二中初中,1959年畢業于無錫一女中高中,同年考入北京中國醫科大學,1967年畢業,1968年分配